北斗芯片是一個RF射頻芯片,基帶芯片及微處理器的芯片組,終端設備通過北斗芯片,可以接受由北斗衛星發射的信號,從而完成定位導航的功能。在導航基帶領域中,一般通過導航專用ASIC硬件電路結合應用處理器的方案來實現。此前的應用處理器多選用國外公司處理器芯片核,需向國外支付IP核使用許可費用,由于技術受制于人,無法徹底解決產業安全及保密安全問題。
從北斗導航系統進行民用開始,中國的北斗產業鏈就在努力攻克這一核心技術。
同時,北斗導航系統產業也在逐步擴大。據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公布的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》顯示,2018年國內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已超過3000億元,預計至2020年,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的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,北斗將拉動超過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份額。
由于北斗導航芯片行業巨大的市場潛力,國內涌現了一批導航芯片廠商想分一杯羹。但是芯片研發、流片、測試的前期投入很大,有的企業一直在虧損。 國家在北斗發展初期對芯片企業有一定的資金扶持。
不過,我國北斗導航定位芯片產業也有一些問題。最主要的問題是發展模式較為封閉,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自身資源、研發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制約,很難憑借一己之力推動芯片核心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。而想要促進這一產業的快速發展,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動起來,下游應用帶動上游的技術研發形成良好閉環。
當進入產業化階段后,需要企業依靠自身能力在市場上競爭。未來,北斗芯片企業也會遵循GPS芯片的發展規律,經歷幾輪淘汰,產業集中度逐步提高。只有產品性能好,依靠規模優勢把成本降得很低的企業才能有更多的市場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