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研究農村環境中的新興技術及其對非聯邦頻譜需求的預期影響。他們將利用這些信息制定研究建議,以促進頻譜的獲取和效率。所有這些都是制定長期頻譜戰略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。在一些國家發布其寬帶計劃后不久,很多鄰國就提出使用與GPS使用的頻率相鄰的頻率,該計劃旨在為無線寬帶尋找500MHz的額外頻譜。
更關建的是民用GPS定位器設備未加密,極易遭受欺騙攻擊。盡管并非不可能,但對使用加密信號的設備進行同樣的操作將更加困難。技術人員說,普通車輛更容易遭受“廣譜干擾”。
和所有的技術一樣,GPS定位系統也在不斷老化。在過去的幾年里,負責管理這項任務的技術部門,開始對該系統進行兩部分的升級,包括下一代操作控制系統和一系列衛星,這將提高其準確性和安全性。
據估計,到2030年,野外手持GPS定位器的機會將達到數百億美元。這吸引了許多想要超越其投資者已經很高的市場期望的風投。與任何新興市場一樣,在此過程中會出現更多的失敗和優秀的產品,但這沒關系,至少很多新需求和新創意正在不斷的涌現。
此外,還計劃在2022年為飛機服務建立基于衛星的增強系統。政府和公眾都將可以使用QZSS。憑借高度精確的定位數據,衛星可以支持三維測繪、車輛定位系統、建筑和農業機械的自動駕駛。新西蘭利用QZSS進行的一項無人駕駛拖拉機駕駛實驗表明,即使在夜間,衛星也可以用于農業。
當下北斗和5G等新興技術融合將催生出新的產業,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。目前,國內企業正在致力于將北斗的高精度應用和5G在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應用進行融合。
北斗定位系統是特別好用的系統。短報文通信服務進行了升級拓展,區域通信能力達到每次14000比特(1000漢字),既能傳輸文字,還可傳輸語音和圖片,并支持每次560比特(40個漢字)的全球通信能力。
北斗相關產品已出口120多個國家和地區,為1億以上用戶提供服務。北斗定位系統的土地測繪、智慧農業、數字建設、智能港、車載定位器等已在東盟、南亞、東歐、西亞、非洲等地成功應用。
北斗定位系統是國家重大科技工程。工程自1994年啟動,2000年完成北斗一號系統建設,2012年完成北斗二號系統建設。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并開通服務,標志著工程“三步走”發展戰略取得決戰決勝,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。
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宣布,印度的GAGAN地基和天基GPS增強系統已獲得該國民航當局的臨時批準,可以提供飛機中途導航服務。由印度機場管理局共同開發的GPS輔助地理增強導航系統耗資1.26億美元。